2014年我校共青团工作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共青团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育人目标,服务学校工作大局,以教育引导服务青年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组织建设为突破点,健全工作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理念、凝练品牌特色,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努力实现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
一、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深化思想引领工作。
1.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将中央重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校共青团学习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宣讲、形势报告、座谈研讨、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全校团员青年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并通过新青年传媒中心网络体系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对优秀学习成果进行推广展示。
2.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把“中国梦”作为活动主线贯穿全年,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中;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红色传奇”系列活动、“问道核心价值观●飞Young青春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
3.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立共青团延安大学委员会团校,建立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运行机制,办好第一期“青马”培训班培训工作,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式,深入挖掘圣地红色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充分结合,选派优秀学员带课题利用暑期在校内或到地方挂职锻炼,建立具有延安精神特色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承办好陕西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七期培训班延安实践教学学习活动。
二、以创新方式、提升活力和增强凝聚力为目标,深化组织体系建设。
4.加快团组织网络信息化转型步伐。成立“新青年传媒中心”团委专属新闻机构。实施延安大学共青团“红网工程”之“红影窑洞”网站建设;开通共青团“校园微生活”、“延大故事”手机报,与主流网络媒体联合,依托学校团委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打造品牌活动,拓宽团组织和广大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渠道;加强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传播红色文化,进行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和正面引导等工作;全面建构校院两级团组织微博体系,规范日常运行机制,设计开展有影响力的线上活动,使之成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的重要平台。
5.切实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认真筹备并开好共青团延安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全面总结过去几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认真谋划今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着力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重点加强团支部建设;开展学校共青团工作调研,为夯实工作基础提供依据;做好五四评优工作,举办五四表彰会,选树一批共青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6.注重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坚持推进和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指导学生会筹备召开延安大学第二十届学生代表大会。坚持实行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学生会管理、运行和考核机制,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探索校院两级学生会有效运行机制,完善校、院学生会主席团联席会议制度,打造学生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学生干部引领学生、服务学生的能力。
7.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重要作用。召开学生社团工作研讨会,健全完善《延安大学社团联合会章程》、《延安大学星级社团评选制度》、《延安大学社团年度人物评选条例》等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校院两级社团指导与管理体系。启动“星级社团”评价体系,评选社团年度人物。重点支持青年马克思读书会等理论学习类社团和具有主流导向、活跃校园文化效应的社团,为学生社团发展搭建更多平台。
三、以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为着力点,深化成长服务工作。
8.集中力量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不断加强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成立大学生创新竞赛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我校首届“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努力扩大竞赛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征集参赛作品,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体系、运作机制和激励制度;做好第九届“挑战杯”(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参赛选题和队伍重点指导,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准的参赛项目,充分发挥“挑战杯”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校园中广泛开展其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9.积极打造有特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提升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举办第十六届“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第十二届“延河论坛”大学生辩论赛、第一届金秋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基层团组织、学生会及社团活动项目申报制度,力求打造一批参与广泛、特色鲜明、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精品;组建“青春梦想”大学生艺术团,着力弘扬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和大学文化,打造一支既具传统特色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文艺演出团队;开办“Voice”论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或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青年,对青年人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及个人情感方面的困惑,以引导式发言和对话的形式进行思想碰撞,从而提高我校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主题,开展常规球类比赛、趣味运动会及“怀念童年”80、90后游艺比赛等系列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10.深化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和方式创新,充分挖掘和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优势,建立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和调研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开展2014“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联合团市委,在政府、企业、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等部门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北理工等共建高校和部分兄弟院校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直通车”。
11.打造志愿服务的特色文化。完善我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运行机制,整合校院两级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延安大学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以雷锋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开展和传承好学校“爱心社”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加强“爱心社”志愿服务活动的板块化、系统化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其活动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四、以加强陕西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深化窗口示范作用。
12.创新陕西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培训模式。成立陕西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加大对基地的建设投入,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力求工作有新的突破。并结合我校及延安的实际情况,对来基地学生开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课程,使得来校学员真正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洗礼,同时也体现出基地的窗口示范作用,扩大学校对外影响力。